close

不論用何種方法來做根管治療及塑形
,主要的目的是除去牙髄組織、壞死組織、細菌,並為了將來充填而塑形。
 
 
◆根管治療中最常見的錯誤
①喪失工作長度
②偏離正常管道解剖形態
③根管製備不適當
 
 
I. 喪失工作長度
→事實上W.L.減少常是由於例如:根管阻塞、管內平台、斷裂器械卡住等等原因所造成的。
→大部分的case中W.L.減少是因換大號file過於迅速,使得牙本質殘渣累積在根管管道的根尖1/3處。
→File的rubber stop長度錯誤,參考點改變、X光照射技巧不良、使用器械不當也會造成W.L.喪失。
 
預防之道
經常用NaOCl沖洗,用小號file重新確認管道(recapitulation)。
 
 
操作原則
①要利用穩固可重現的參考點。
②用File的rubber stop,要套在器械柄上成90°,且不能鬆脫。
③所有file都用2×2英吋的消毒紗布將其根尖1/3處預彎以彌補管道的彎曲長度。
④第一次器械放入根管到W.L.時都要注意rubber stop的位置。
⑤使用可定位方向的rubber stop。且在操作過程中rubber stop所指方向和根管解剖上的彎曲度要一致。
⑥用X光片確定器械位置時,應保持相同的照射角度。
⑦始終保持根管原有的形態,並依此範圍做根管清潔及塑形。
⑧在根管清潔及塑形時,要大量沖洗,並重新用小號file去確認根管之暢通。
⑨要依序換file而不可跳號。
 
 
根管阻塞
①做髄腔開口前,所有caries及支持力不足的齒質要先除去。
②做髄腔開口前,所有鬆動、脆弱或支持力不足的填補物要先完全除去。
③髄腔開口的四周齒壁須朝咬合面或切端方向開展,尤其是裝有假牙套的case。
④做髄腔開口必須除去會妨礙直接進入髄腔或妨礙根管擴大之障礙物。
⑤鑽磨大塊填補物或義齒冠時,必須要不斷的用水沖洗,以防止金屬碎屑或樹脂顆粒囤積在牙髄腔內。
⑥所有在牙髄腔開口周圍的臨時填補物均應完全除去。
⑦在牙髄腔與根管內清創、擴大、塑形時,要不斷大量的沖洗。可沖走管道內的
外來異物。有時可利用超音波器械來幫助移出。
⑧任何根管器械在伸入管道前,要先擦拭乾淨。
⑨要依序使用K-file,不可過度卡緊管壁(旋轉器械及H-file也是)。
⑩在根管擴大的步驟時,要常常重擴(recapitulation)。
11避免過度用力或旋轉根管內器械。
12絕不要在乾的根管內使用器械。
13暫時填補物要牢固。
 
根管平台(ledging)
在根管內人為的不規則表面,使得原本通暢的根管無法用根管器械順利通到根尖區。
 
產生的原因 未用precurve的器械且短於W.L.、過度向根尖方向用力操作。
 
預防之道
先將根管器械尖端之3~4mm比照X光片上牙根彎曲度加以precurve或過度彎曲。
→伸入管道後不得朝根尖猛擠,而是以試探的方向向根尖前進。
→在根管內是採挫拉方式而達到W.L.。
 
→file必須依序使用,且不得卡緊根管壁後硬擠。
→根管擴大時都要配合大量沖洗液(2.5~5.25%NaOCl),再常常以小號器械重擴。
→可用的根管潤滑劑有Carbamide peroxide 10% in anhydrous glycerol , 3% H2O2
(因會軟化牙本質壁,若器械用力過度很容易產生ledge,所以要小心使用。)
 
 
根管內器械斷裂
器械斷裂在根管內是根管治療的潛在危機,若器械使用不當則斷裂機會更大。
大部分的case器械是斷在根尖1/3處,很難取出。
要防止根管內器械斷裂,須要熟知器械之物理性質及正確的操作方式。
 
有下列現象時,器械必須更新
①器械的螺紋有某一段是發亮或螺紋被打開或有裂痕時。
②過度使用造成器械扭曲或變形。
③須常常大幅度的彎曲器械時。
④在操作中意外的折彎。
⑤器械折彎扭絞而非圓弧彎曲。
⑥器械有鏽蝕現象。
⑦填壓器械的尖端有缺陷或曾過度加熱。
 
在根管的清潔及塑形過程中,不論用何種器械,均要用大量的NaOCl沖洗。
 
II. 偏離正常根管形態
Zipping (Ellipticaion)
Zipping又叫做Ellipticaion,是指根尖管道位移。
→最常出現在原本是彎曲的根管被拉直時,尤其是根尖1/3處。
→造成原因是file未預彎,或是在彎曲根管內旋轉器械,或是在彎曲根管用較粗、較硬的器械拉平原來之曲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
都會造成根尖孔變成淚滴狀(tear drop)或橢圓狀,而造成根尖管道位移。
 
→當一根file,不論是否預先彎曲,在一彎曲的根管內旋轉時,會造成一種生物機械上的缺陷,叫做elbow (位於已被橢圓化的根尖終止點之上方)。
 
預防之道
→最重要的是器械的尖端3~4mm要預先彎曲,甚至比根管原有的曲度還更彎。
→在根管操作時要順著原來的曲度方向,並以小幅度上下的拉挫來俢整管道。
→以細的、彈性較好的器械來俢整管道。
→良好的X光片可提供根管正確的彎曲度及根尖孔位置。
 
根管彎曲度在10~20°時:
→file某些部位的螺紋應要做適度的俢平,可減少zipping及保持根管原型。
根管彎曲度超過20°時 :
→file的預彎角度必須更大於根管原來曲度。
 
zipping產生而無根管穿孔時,則任何充填方式都可以,但以GP為充填材料為宜。
→若懷疑有穿孔的可能時,可以用含Ca(OH)2之根管糊劑充填。
 
Stripping or Lateral wall perforation
Stripping是指牙根側壁變薄或穿孔。
→是由於在某些牙齒(尤其是molar)的中段牙根區,器械過度俢磨而造成。
 
預防之道
→從牙根的橫切面可看出,在牙根凹陷或彎曲面的對側才是齒質較厚區,所以在做根管俢磨時,在這些凹陷區齒壁較薄區就要小力一點。
→這種根管(尤其是upper molar MB root及lower molar M root)都是又小又彎,因次一定要用小號器械做根管擴大及修型,且一定是依序使用。
→在根管清理及塑形還未完成即發現根管側壁穿孔,要避免再度破壞。
→當根管明顯出血時,要先判斷是側壁穿孔或是根尖孔造成。
可用paper point來吸乾並測試出血處。
 
→一旦確定是側壁穿孔,可用Ca(OH)2之根管糊劑充填,重點是防止污染及盡速
充填關閉。
◆Ca(OH)2可止血或吸乾滲出液,並促進鈣化修復物之形成。
→Ca(OH)2糊劑要留在管道內至少4~6星期或到無症狀時。接著以大量沖洗及小
心的抗曲度銼修方式,將其除去。
 
→穿孔區若完全在骨頭內側預後最好。
→愈靠近口腔,則穿孔和口腔相通,被污染之機會也愈大,牙周組織修復就愈困難,甚至造成治療失敗。
 
III. 不當的根管製備
器械超過根尖狹窄俢磨,會破壞PDL及alveolar bone。
 
防止超出根尖的器械操作的注意事項
①X光技巧要精良。
②準確的測定根管的根尖狹窄點。
③參考點要平穩(sound)。
④器械上的rubber stop要穩定,且與器械柄垂直。
⑤使用所有器械都要確定在根管範圍內。
⑥咬合面之俢整或磨短,必須在測量W.L.及file俢根管之前。
⑦治療間要經常照X光片來確認。
⑧在根管清理及塑形時要注意各項細節。
⑨可用較硬的paper point及file來測根尖停止點是否穩固平順。
當根尖狹窄喪失時,應在根管長度內重建一個根尖停止點(距離根尖1~2mm處)。
→要比最初卡住的長度之器械號碼大上2~3個號碼。
→為了避免充填GP及canals時會向下溢出apical stop,所以在此點之下之根管空間可用牙本質碎屑或Ca(OH)2粉糊塞住。
 
過度製備去掉齒質太多
overpreparation是指在M-D及B-L方向過度修掉齒質。
→在根管擴大及塑形過程中,根尖處的製備大小,應要和牙根之大小形態及彎曲度配合。
→做根管開展時,建議以step-back或step-down之程序,使根管或為平順的漏斗型,以利GP之充填。
 
根管製備不足
underpreparation是指沒有將根管內牙組織、牙本質殘屑、微生物等完全除去。
→根管擴大塑形不完全,使得根管充填無法達到三度空間的緊密。
 
根管製備不足發生在下列情況 :
①根尖牙本質matrix處理不足,無法讓充填物質留在管道內。
②沖洗液(NaOCl)使用不足,造成組織溶解及殺菌不足。
③根管塑形不足使得根管充填時,spreader or plugger無法達到適當深度。
④W.L.短於根尖狹窄點,尤其是在牙髄壞死的根管。
⑤因有根管內ledge或阻塞造成根管無法清理完全及塑形。
 
根管製備不足可從下列情況看出 :
①main cone還未放入根管內時,充填的spreader or plugger就已無法伸入到W.L.。
②main cone放入根管內後,充填的spreader or plugger無法伸入到近似W.L.。
③主要apical file在W.L.的深度時被卡緊,或無法抵達W.L.。
④主要apical file的號碼未達最終根尖擴大號數之最小號碼。
⑤主要apical file會超出W.L.的深度,根尖穿孔。
 
根管製備不足的處理方式
→重新遵守根管測量長度、擴大、塑形及重擴的原則。
→大量沖洗,在根管擴大過程中注意細節可確保根管正確清潔。
 
 
 
 
 
彎曲根管清潔及塑形的現代準則
Step-Back Technique (apical to coronal preparation)
①決定W.L.後,依序擴大file到25#。每個號碼的尖端2~3mm要預彎,並順著根管彎曲角度放入。同號碼的K-file先用,才用H-file較易做系列製備。
②在根管製備過程中,要常用小號器械重新確認根管,並配合大量沖洗。
③做step-back時,可依序將30#,35#,40#器械之W.L.減少1,2及3mm,以做出所需之根管開擴度,。
④用25#file重新確認根管及以環形銼拉來保持根管通暢及型態。
⑤用2#,3#之G-G bur來擴大牙冠段之根管並加以塑形。
⑥用主要file(K-file)重現確認根管及保持管道平滑。
 
Step-down Technique
①用15#,20#,25#H-file以輕的根尖方向力量來拉銼牙冠2/3處之根管。在G-G drill
使用前,先用 H-file將牙本質阻礙物及大部分牙髄組織銼走,並擴大根管。
②根管沖洗後,可用2#及3# G-G drill輕輕地向根尖方向施力來做根管上部擴大,
注意要遠離牙根分叉區以免造成側方穿孔或根尖穿孔。
③以標準的系列銼磨建立W.L.及apical seat。
④於根尖區根管逐步做step-back,並和牙冠部根管融合。
⑤常用主要號碼K-file來重新確認根管之暢通性,並以環形銼拉使整個製備過程平順。
 
以不施壓的方式由牙冠通向根尖之技巧
先將牙冠處的通道擴大及除去上半部之殘屑組織,以利於沖洗液伸入管道,並減少根管
位移或ledge產生,且進入根尖1/3時更成直線,較不易將根尖管道內組織推出根尖。
 
Crown-down Pressureless Technique
①以直的file由大號到小號,依序在根管內,以順時針旋轉方向銼磨兩圈,不可向根尖施壓,直到伸入16mm。
②改以 2#及3# G-G drill擴大根管上半部。
③以短於X光片根尖長度3mm為預估之W.L.,再用小號file以此長度放入根管去照X光片,確立正確長度。
④再以直的file由大號到小號,依序在根管內以順時針旋轉方向銼磨兩圈,直到深度到達W.L.。
⑤比第一個到達W.L.的file號碼大兩倍者當做主要file。主要file到達W.L.時,crown-down製備才算完成。
 
Balanced force Technique
此方法可減少根管位移或ledge產生,但需要花長時間學習技巧。
①需配合Flex-R file或Flexo file或類似彈性三角形斷面之file,且尖端無切削力之器械。
②在製備根尖1/3根管前,須先以step-down或crown-down方式將根管入口附近擴大完全。
③用未經折彎的file以90~180°順時針旋轉,同時向根尖方向輕輕施力使器械稍微卡住牙本質。
④再將器械以逆時針旋轉至少120°,同時向根尖施力,使器械能伸入並配合管道之彎曲度,以便將卡住的牙本質切削拉除,此時手指會有pop的感覺 (突然陷入),要切記保持向根尖方向施力才會有切削作用。
⑤配合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朝根尖施力旋轉器械,直到根管擴大到W.L.。
⑥在很彎曲的根管可用預彎的器械,但不可超過35#。
⑦常常檢視器械,若有螺紋鬆開或凹痕轉折即丟掉不用。
 
Double-flared Technique
①用直的file由大號到小號,漸進且被動地伸入管道(直抵根尖1/3處),這中間file都不能卡住管壁。
②常常沖洗來除去碎屑並幫忙清潔根尖1/3處。
③用小號K-file來建立W.L.。
④繼續由大號換到小號file來拉銼,直到W.L.到達。
⑤系列製備根尖停止點,並以step-back方式製備根尖1/3並和牙冠crown-down擴大處融合。
⑥再用主要K-file環形銼磨整個管道。
 
Passive step-back Technique
①用小號K-file來建立W.L.。
②利用被動式的根管擴大以小號K-file換到大號。
③再用2#,3#甚至4# G-G drill來擴大根管口。
④再度確認W.L.,因為根管擴大及彎曲度變小都會使W.L.減少。
⑤小心使用G-G drill或pesso reamer,使開口更成直線。
⑥系列製備根尖終止點及step-back製備根尖1/3管道,再和牙冠段管道融合。
 
 
 
 
 
 
Nickel-Titanium file之根管清潔修形
→由超彈性金屬所製成的器械明顯地更有彈性、不易腐蝕或折斷。
→在根管的塑形及清潔上,更能配合根管彎曲度,可以減少根管位移或ledge產生,器械不易卡住根管因而工作效率提高,無須預彎。
→但是由於肉眼看不出,又不可能在工作中常用顯微鏡去檢視,所以常在無預警
下斷裂,尤其是操作不當時很容易斷裂。
 
K-file / H-file / S-file / Flex-R-file / reamer / compactor等都可用Ni-Ti金屬製成。
但由於彈性過好,這類金屬不宜用在找根管,通細、彎、鈣化根管或繞過根管ledge。
 
Ni-Ti手動器械(特別如K-file / S-file)操作上以傳統方式推拉推出或銼時,較容易在管道彎曲點之下造成肥大(belly out)的現象。因為Ni-Ti金屬很容易彈回直線形(unflex)。所以以旋轉或像reaming的方式操作,較不會造成根管變形及管道位移。
 
再多樣式的型態的器械仍脫不了金屬的特性,在彎曲管道旋轉,最後仍會彈性疲乏。所以要常常嚴格的檢視留意,定期更新。且要遵照每種廠牌所設計的原則來操作該牌器械,需學習熟練。
根管清理及塑形時遭遇特殊解剖構造
▊C形根管
→一些C形根管在術前X光片上很難辦出,經常要打開牙髄腔才可看出,接著在治療過程中要在X光片上判讀W.L.,也非易事。
→主要發生在lower 2nd molar及upper 1st molar。
→當發現X光片上牙根很靠近或融合,則要懷疑是C形根管。
→C形根管在清理及塑形時的困擾是 : 很難完全清除牙髄組織及壞死殘屑、很容易流血遮掩根管口及髄腔以及在治療期間牙齒不適。
→由於C形根管的空間大,所容納的橫向交通支及不規則空間也就多,所以要延著C形周圍做環形銼拉;並配合大量5.25%NaOCl來沖洗,才能達到最有效的清除組織及止血,持續出血時可放置Ca(OH)2
→C形根管要特別避免過度擴大,因為在根管壁的牙本質厚度很薄。
→以冷或溫的GP或熱塑形來充填管道。
▊S形根管
→至少有兩個彎曲,尤其是根尖彎曲最易變形,W.L.會喪失。
→多半發生在upper lateral incisor、upper canine、upper premolar、lower molar。
→最常發生在upper 2nd premolar。
→在清理、塑形時,要小心觀察三度空間彎曲度及管壁之厚薄(若不注意很容易造成曲度內面側壁穿孔)。
→在根管擴大之初,file在抵達第一個彎曲以前絕不可有阻礙。
→在清潔擴大任何彎曲根管時,切記file的尖端3mm處都要預彎且要過度預彎,才能維持根尖彎曲型態,因為近牙冠之彎曲度在擴大過程後期會漸漸拉直。
→擴大過程中是以慢慢的用小號器械做短距離拉銼方式進行,才能預防管壁過薄及ledge產生。
→一旦W.L.喪失或管道位移,則接下來處理方向就著重在牙冠上半部較直的管道,而不要再花心力處理根尖彎曲度,以免造成更大的問題。
→利用finger spreader及冷或熱的GP來充填管道。
 
根管清潔及塑形之摘要
①首先必須具備牙根及根管型態、解剖的知識。
②要有良好的放射線技術及設備。根尖周圍及整個牙根都要清楚。
③使用乾淨、無缺陷的器械。
④配合W.L.使用正確的器械。
⑤器械尖端3~4mm要預彎且多彎大一些還配合牙根彎曲。
⑥以傳統X光片技術,測W.L.時,則至少要10# file才能顯示出來。
⑦對W.L.有懷疑時,應另照新的X光片來確認。
⑧根管內器械要逐號依序使用。
⑨盡量以小號的(8#~20#)器械來操作。
⑩大量沖洗,最好是NaOCl。
11在根管清理及擴大過程中,不時以小號重新確認根管並做到W.L.。
12達到W.L.之深度時,不可在管道中旋轉器械,除非是特殊技巧。
13同號碼的K-file先用,再用H-file。
14以短距離1~3mm的進出方式來環形銼磨,清理管道。
15在file上用來確定W.L.及根管彎曲方向的rubber stop要穩定。
16參考點要穩定及可重現。
17file的螺紋應和根管內壁接觸切削,而不是和髄腔開口或根管口壁接觸。
18換器械號碼時不可急躁,要確定現有器械在根管已很鬆,且又達到W.L.時,才可以換下一號。
19適時用anticurvature filing。
20在細又彎的根管或牙根面凹陷的牙根管,不要用大號file或旋轉式器械。
21在根管清理及擴大過程中,隨時留意小細節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竹 久 望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89kmu 的頭像
    d89kmu

    d89kmu

    d89k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